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样的?《虚拟人》这本书告诉你

您当前的位置:环亚科技网新闻正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10-03 16:00:31  阅读:1868+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陈晓旭

  雷·库兹韦尔(奇点大学校长,谷歌工程总监 畅销书《人工智能的未来》作者)  如果本我未曾改变,那么我们的心灵电路是生物...

  雷·库兹韦尔(奇点大学校长,谷歌工程总监 畅销书《人工智能的未来》作者)

  如果本我未曾改变,那么我们的心灵电路是生物的还是电子的,又有什么差别呢?

  在《虚拟人》这本书中,玛蒂娜·罗斯布拉特用引人入胜的例子向我们介绍了虚拟人的理念。她提出的科学例证令人信服地评估了虚拟人的哲学影响和社会影响,而我们将在未来几十年内见证那一刻。毫不夸张地说,自15年前我们初识开始,我们两人就一直在为构造这样的例证而努力。

  1999年,我写出了《机器之心》(The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一书,并认为,“到2029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这些人工智能将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由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艾伦·图灵提出,即一个人类裁判能否通过即时对话,将人工智能与真人区分开。

  《机器之心》出版后不久,一场人工智能专家会议在斯坦福大学召开,与会专家达成一致,认为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将会出现,但并不需要几百年那么长时间。当时,批评《机器之心》一书的声音不绝于耳,例如有人认为,“摩尔定律将会终结”、“硬件将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但软件将陷入泥潭”、“机器并不会拥有意识和自由意愿”等等。于是,我又写了《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一书来回应这些批评。2006年,“AI@@50”会议在达特茅斯召开,以纪念人工智能获得正式命名50周年。当时,大家一致认为,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将在25-50年内实现。不过,我还是坚持我有关2029年的预测。现在2029年成了一个中间值,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太过保守。

  人工智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一个例证是,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在一档名为《危险边缘》(Jeopardy!)的益智问答节目中打败了两名最强的人类选手布拉德·拉特(Brad Rutter)和肯·詹宁斯(Ken Jennings)。事实上,沃森得到的分数比拉特和詹宁斯的分数之和还要高。批判者通常会忽视人工智能的意义:虽说人工智能可能在某些方面拥有超越人类的技艺,比如下象棋或开汽车,但人工智能却无法拥有人类智能广泛且精密的能力。不过,《危险边缘》可不单单是范围狭窄的任务。它的问题会以自然语言呈现,其中包括了双关语、暗喻、谜语和笑话等,且要求应答者必须具备运用人类现有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例如,沃森在韵律类问题中很快答对的一道题目,“一个泡沫状的馅饼装饰做的冗长乏味的演讲”,却难倒了拉特和詹宁斯。

  人们并不知道的是,沃森的知识库并不是由工程师提前编码设定的——它通过读取维基百科和其他几个百科全书网站(全部是自然语言文件)获得知识,所以沃森实际上并没有像你我一样读完这些文件。它可能读完某一页资料后就得出结论:“贝拉克·奥巴马有56%的概率成为美国总统。”当然你可能也读过那一页资料,但你可能会认为这个概率是98%,因为你更善于阅读并深入理解文意。而沃森通过阅读两亿页文件,弥补了机器只能进行粗略阅读的劣势。这是因为,它拥有一个优秀的贝叶斯推理系统,能将所有索引信息集合起来,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奥巴马有99.9%的概率竞选成功。它能够根据两亿页文件作出这样的推理,而这一巨大的阅读量足以在《危险边缘》三秒钟的时限内完成。我认为,2029年人工智能将能够像人类一样阅读。意义在于,它们将能够使用互联网整合它们的人类级别理解,并用这种理解去学习十亿份文件资料。

  那么,人类级别人工智能的到来将有什么意义?许多倡导未来主义的科幻电影,例如《终结者》告诉我们:这些人工智能对人类而言没有多大用处。但如果我们去追寻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也就是人工智能的整个发明史,便肯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数千年前,人类无法摘到高处树枝上的水果,因此发明出了能够延伸人类所及范围的工具;后来,人类又创造出了能够增强肌肉力量的工具,因此沙漠中竖立起了金字塔;今天,人类只需要敲几下键盘,便可以访问人类所有的现有知识。当代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属于少数几个富有公司或政府组织的特权,而是数十亿普通人的权利。人类延伸了其身体和精神的所及范围,这种延伸将继续发展,直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