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保安到共享单车倒下第一人:我偏要赌

您当前的位置:环亚科技网新闻正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10-05 11:26:31  阅读:3165+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贾一平

  进军共享单车领域时,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听过很多反对声。有人可能劝过他,重庆这座城市,下坡多,上坡也多,并不适合骑自...

  进军共享单车领域时,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听过很多反对声。有人可能劝过他,重庆这座城市,下坡多,上坡也多,并不适合骑自行车。

  彼时,共享单车市场的融资消息不断,市场里的两大玩家ofo和摩拜都已完成了超过10亿元的融资,在这个资本密集进入、融资速度飞快的行业,承载环保出行理念的商业神话仿佛就在眼前铺开。

  就像在北京大学当保安旁听演讲、被那些谈论成败的企业家所影响的那样,蠢蠢欲动的雷厚义,也总觉得自己该干点什么。

  雷厚义进军市场的那个时候,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已达到了12.3亿元,将近三千万中国人骑行过这些五颜六色的单车。

  2016年12月,靠着做互联网金融业务挣来的100多万元家底,雷厚义带着他的悟空单车杀入了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不巧的是,就在前一天,同样长着黄色面孔的ofo已悄然进入了重庆市场,而且抢先投进了停车密度最高的大学城。

  雷厚义毫无悬念地打了一场败仗——悟空单车运营不到半年,亏了200多万元,投放出1200多辆车,最终只找回几十辆。

  除了退出,别无它路。用雷厚义自己的话说,大公司的投放数量是小公司的几十倍,大市场全是他们的,收购小公司都显得毫无必要。只是,让雷厚义感到既惊喜又失望的是,一则退出共享单车市场的声明,却让他意外成了网络红人。

  过去一个月,90后雷厚义是聚光灯下的明星人物,他激情澎湃地讲述起那些失败经历,以及失败之下那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尽管在创业路上,好些队友已离他而去了。

  以下是雷厚义对华尔街见闻的口述整理。

  “独来独往,很多人都说我是疯子”

  “厚义,你火了!”上新浪热搜榜榜首那天,老婆第一时间在里向我分享了这个消息。起初我一脸懵逼,后来刷微博一看,果真是榜首,那一刻,内心突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但同时,又感受到淡淡失望。我以为自己被大家知道的那天,会是因为成功,结果是因为失败。朋友们事后笑说,我成了2017年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出名的失败者。

  从小我就知道,我想做番大事。我出生在重庆农村,上面有个姐姐和一个双胞胎哥哥。我们家在农村算非常差的家庭,父亲只靠在当地打散工维持每个月两三千块的收入,母亲耳聋口哑。别人都搬到街上去住了,我们一家还孤零零在老地方住着。

  读高中时,我穿快过膝盖的服装,在班里,我没什么朋友,独来独往,很多人都说我是疯子,很多年来,我也不被人理解。在农村,大多数人都希望安安分分过一辈子,可我骨子里却是个不安分的人。

  我是村子里为数不多走进了城市的人,也是村里非常稀有的大学生。

  令父母震惊的是,在考上大连大学不久后,很快我就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当时家人强烈反对,希望我能继续读下去,但我绝不会因为他们的期待,就去绑架我自己。我只跟他们讲一点,日后只要我能吃上一口稀饭,就一定会想办法让你们吃到干饭。

  从小我就很有主见。读小学五年级时,父亲用棍子打我,我是那种会把棍子拖过来,然后扔在田里的人。几次过后,他就再也没打过我。

  读大学时,我对自己的人生状态很不满意。我读的是机械设计专业,机械制图考试,我考了零分。我承认,我不擅长搞这行,学这个专业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对中国的机械行业做杰出贡献,但就只我雷厚义不行,再读下去,也只是浪费时间。当时我也想过转读管理学,但又觉得理论的东西很空洞,我喜欢实干。中国的教育体制它有一个弊端,我觉得整个职业教育应该前移到高中,而不是放在选完志愿后。

  2012年9月,我退学了。辅导员原本跟我说,叫我休学一年,我当时跟他讲,没有用,既然我出去,就不会给自己留退路。看我去意已决,辅导员说,二十年后,不管你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希望你都可以回学校来演讲。

  “成为保安后,别人会看你的身份”

  离开校园后,我的兜里穷得只剩下几十块钱了。很快我去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工资不高,1000多元,租住在地下室。

  如果真要安安心心找份工,我肯定不会去做保安,但当时我主要是想去北大旁听学习,期待人生有一种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兴许能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从小到大,我是心气非常高的人,我一直想做些事情,突然有一天,你没办法去做,你选择做了保安。如果安安心心做个底层小人物,其实也没什么,只要每个月有点收入,会觉得还蛮开心的。

  在北大,我想跟那些“天之骄子”讨论一些事情,别人也不怎么搭理我,人家会觉得,好好做好你的保安工作,不就完了吗?这时你会感到很失落。

  后来我越发意识到,社会其实是有阶层的。当你成为保安后,你其实是有社会身份的,别人会看你的身份。

  有一次我去光华管理学院听课,一开始值班的工作人员压根不让我进门,我不死心,耗在那里跟他们磨,周旋了好几个小时,拗不过我的执着,最后让我进去旁听了。进门后,第一件事,我就是冲到洗手间,去哭了一会,那会真的觉得自己很卑微。

  在底层社会待久之后,你会发现,社会就是不公平的。马云的儿子生下来就是小马云,比尔·盖茨的儿子生下来就是小比尔·盖茨,富二代一出生可能就身家过亿,生活条件非常优渥,而像我这样贫苦家庭出身的孩子,人生起点就是很低。

  现在我在公司经常跟我的员工讲,你们没有马云的儿子那么好运,但你们可以去拼,自己去一刀一枪地把公平给挣回来。怎么挣?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去多考虑更多问题,不停逼自己成长。

  在北大那段期间,我上午睡觉,下午上课,晚上上班,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个月左右。做保安也没做满十个月,我第一个月挣个一千五六的生活费,第二个月可能就不做了,省吃俭用撑一个月,然后第三个月又去做。通过这种方式,我就节约出了很多时间,把很多时间弄到学习上去了。工作方面,只需要跟老大通融通融,凡事就OK了。

  我本来以为我能在北大学到很多很多知识。那会我听了很多政治历史经济心理学MBA课程,其实真正的知识也没学到多少。

  那段期间,我也听了很多企业家的讲座,成功的也好,失败的也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执著的那一面。他们的言行会鼓舞你,鼓励你用左手握着右手。他们的创业精神,的确影响了我,让我有种想去做点事情的冲动。

  “我浮躁过,知道浮躁是什么状态”

  离开北京后,我去了深圳,有人带我入局,去那里做手机生意。生意模式很简单,就是从香港把没有过税的手机弄到深圳来,然后再从深圳把这批手机弄到成都去卖。后来深圳那边出了一些差错,人家就没带我玩了,我觉得他这个决定做得蛮好的。现在有些朋友来找我,说带他们玩,其实我也不会带他们玩,原因很简单,你的心态没成熟,不是做事的心态,你没有真正地承担。每一个人进入社会都需经历两三年的磨砺,磨性子。

  和带我做手机的朋友一拍两散后,我一时没有方向,不知道要做什么,我在四川的干妈就叫我过去她那,她在那边然后有个家具门店,说提拔我当店长。过去之后,我发现这个传统行业,我还是搞不来。

  2013年7月离开北大后,我就一直在摸索,从传统行业找路子找到互联网行业,干过很多工种,但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状态。

  第二年春节回家后,我借了7000块钱,准备做旅游资讯社区服务。因为要养活自己,得边打工边做旅游资讯。当时我觉得这个思路好像不对,我觉得应该真刀真枪地干,就找了两个大学同学,一起合伙做社区o2o生意。

  很搞笑的是,我们三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懂产品,没有一个人懂技术,没有一个人懂运营。他们两个人也都不服我,团队里没有老大,没人听我的,我也说服不了他们,于是我就把团队解散了。

  以前我觉得自己蛮厉害的,也比较浮躁,但团队解散后我意识到,创业要入门,一定要把产品、运营、技术至少弄懂一行,不能在那里闭门造车。

  那个时候我的信念崩掉了,我觉得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些事情。我想去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找一份工作,但我又什么都不会,再加上我只有高中学历,没有公司要我。我就想要学个技术,这样找到工作的概率可能要大一点,于是就去北京学了ios开发。

  学了几个月后,面试了7家公司,都没过,第8家公司放水让我过了,过了之后我一直在写需求文档,我5天写1个,人家1天写5个,我的上司老被老板骂,我不好意思,要面子,不想连累上司,确实又没技术天赋,就走了。

  当时看我们产品经理做得还是蛮有意思的,后来我就转型去学了产品。两个月后,再去找工作,面试了七八家公司,都要我了。我当时感觉,终于找到路了。

  在比较青睐的二手电商平台和做P2P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之间,我选了后者,我对金融更感兴趣,以前每个月我都要借钱还钱,我知道这里面的需求很大。做了一个月,又没做了。两个原因:第一,公司的技术是外包的,没意思;第二,老板属于圈钱的类型,不是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人,因为我自己也浮躁过,我知道浮躁是什么状态。

  后来我又去了那家二手电商平台,待了三个半月,那是我打工时干得最认真的地方。我认真琢磨产品、去思考解决方案,我也会琢磨产品的未来。我跟我的老板说,我来公司这么久了,公司一直烧钱,不盈利,这样不太对,公司做的方向感觉也不太好。

  中途老板告诉我,他太累了,准备把公司关了。我回说,你关公司,我不同意,我觉得还没到那一步,还可以转型,你如果真要关,资金你抽走,留几个人给我,我来接手。后来他想了一下,第二天爬起来觉得还是可以搞的,就继续搞下去了。

  当时我觉得我的老板不是一个好领袖。为什么?一个领袖永远都不会说把公司关了之类的话,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心智还没我成熟。创业者,你可以死,但永远都不能放弃,你可以战略性地撤退、换方向,但关公司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你看马云初次北上失败时会说,兄弟们不做了,把钱分了,你们爱干嘛干嘛去嘛吗?这种丧气话,绝对不说。

  我们老板竟然说放弃,简直莫名其妙,格局不大、思想不成熟,不配做创业者。2015年10月末,我就辞职了。半年多后,他的公司倒闭了。

  “我偏要赌,而且只赌大的”

  我真正感兴趣的还是做金融,我就找了我哥,还有我的一位朋友,一起回重庆创业。我告诉他们,现金贷的市场很大,用户需求很强,我自己以前每个月都借钱还钱,靠着这些钱,我硬扛了几年。

  2015年12月9日,我正式创办了现在这家公司。创业的资金一部分是我自己出的,有几个朋友特别相信我,也给我们投了点钱,我姐姐也投了点钱,我们出让了一部分股份给她,再就是,我们找银行贷了点款,创业的启动资金大概有五六十万元,公司的初始团队一共有6个人。

  一开始,我们开展的是网络贷款业务,我们跑了很多城市,想找风投投钱,没人愿意投我们,想向用户筹款,又担心说是非法集资。苦撑到2016年3月,资金就撑不住了,我们到处借钱发工资,还不敢让员工知道,那一阵晚上天天睡不着觉。三四月,发工资头一天晚上,问别人借的钱都到账了,还能把工资发了,到了五月,公司实在扛不住了,所有能借的钱,全借完,我就跟团队坦诚了,说发不起工资,陆陆续续有十二三个人,就都走了。

  最后我稳住了我的一位合伙人,还有技术负责人,其余的人全跑了。那期间我就想快速挣钱,公司有钱进账,才能把大家的工资发。后来遇到一个朋友,他跟我们讲,你们这个亏太多了,这样搞下去要死了,他说他在做流量分发,推一个用户给现金贷平台那边,能拿到几块钱佣金,我们也就尝试着做了做流量分发这块,死马当成活马医,赶紧转型,几个人天天工作天天加班。到了七月,终于有三万多块钱进账了。

  没钱打车那阵,我天天走路,走路很浪费时间。我就想,能不能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出行问题?当时还没思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篇谈论ofo的文章,我觉得,用共享单车来解决短途出行三公里的思路,对了。

  我这人天生胆子大,当时在重庆做共享单车,别人劝我另辟蹊径,去找一个细分行业做,可我偏要赌,而且只赌大的。公司真正解决了资金链问题是在2016年12月,那之后我就用做金融业务赚到的钱,开始做共享单车项目。

  第一批我们投放了200辆车,数量并不多,结果车子才上市两三天就坏掉了,用户直接找来骂。投资合伙人也不投了,因为单车损耗率太高了,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那时我们试图通过众筹的投资合伙人方式来撬动用户资本,短短一周,原本有几百人表示出筹款意向,结果只有22个用户投钱进来。

  我们起初花了100多万元,下了一万辆的单车订单,当时也是头脑发热,以为预估可以筹资3000万元,订一万辆七八百万元左右,数量不算多,可是后来只筹到13万元。

  那会我也亲自把重庆所有能投放单车的地方全跑了一遍,后来发现,不得不退场。为什么?重庆的投车密度压根起不来,用户今天在这里找不到车,明天在那里找不到车,他就会用脚投票,立马退押金。押金刚到账上三天,用户很快又提走,让人哭笑不得。

  真要解决投车密度问题,就必须要投足够多的钱来买车,而且必须要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运营。重庆的封闭区域就属大学城,但大学城已抢先被大玩家ofo占领。我当时想,我绝不可能做成全国性玩家了,如果只做本地,也没什么意思,干脆就彻底退出市场了。

  我以为自己会有6个月的时间窗口来厮杀,但市场比我想象得还残酷,顶多就半个月的喘息期。现在回头去看,创业者若要追风口,一定要快速做成前几个入场的玩家,进去之后你还得火速整合资源,你才能长出来。如果一个人遇到风口,什么资源也没有,毫无疑问,一定会失败。

  “什么时候才能打胜仗,我不知道”

  如今大家笑我失败也好,说我疯子也罢,who cares?我不关心。

  有两部电视剧对我影响很大,一部是《楚汉相争》,一部是《三国演义》。不管刘邦还是刘备,他们家境都不好,都打过败仗,人生起点很低,但他们从来不放弃,像打不死的小强。刘备四十岁了,还连一个根据地都没有,带着自己的队伍寄人篱下,听着蛮辛酸的。在那种处境下,只要有一口气在,他就想杀出一条路,要匡扶汉室。当时看到他们在人生低潮期的画面时,我真的看哭了。

  眼下我正在做的,是要把我公司原有的金融业务做好,然后去寻找新的项目方向。如果只想安稳过过日子,做做小生意,一定能活下来,但如果要做一家有野心的公司,就必须学会跟巨头合作。

  你不得不承认,阶层的确是存在的,巨头手握最好的资源、资金,跟他们相处,得让他们加入进来,或者说帮他们挣到钱,互惠互利。要不然,谁和你玩?

  现在我还没有找到新的尝试方向,目前我想把我的金融业务做好。流量分发现在也没那么好做了,竞争者变多了,整个流量的价格也上涨了很多,生意虽然不好做,但我一定要想办法稳住我的大后方。

  之前以为创业是天天打仗、天天乱叫,整天很兴奋,其实做久了之后,你会发现,每天要面对的都是些琐碎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反反复复去做、去做得更好。

  放在古代,我觉得我可能会拉起一支队伍去打天下。但生在和平年代,我就想在商业世界里能做出我的贡献。做生意就像打仗,输个十次有什么关系。你看刘邦跟项羽打仗,前面六十几仗都输了,最后一仗,打赢了。什么时候我才能打胜仗,我不知道。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梁君艳 感谢欧阳李宁对采访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