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商人抓商机,伟大的企业看趋势。懂得判断大趋势的走向,紧跟趋势的潮流,才能做到“风起扬帆时,能者立潮头”。
编者按
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几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是中国“三新”经济的代表性行业之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成为全球领先的产业,尤其是其中的动力电池产业,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在整个产业成长的过程中,一部分先知先觉的企业纷纷投身该产业,并出现了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助力国家实现“弯道超车”。据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之信控股集团董事长章根江先生,畅谈他眼中的时代机遇。
“宁愿走得慢,也要走得稳”
中国能源报:浙江之信控股集团都有哪些业务?在产业链上您是如何布局,以及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章根江:新能源、生物医疗、现代农业、意式奢银是浙江之信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之信集团”)的四大业务板块,在产业链上的布局总体来说像是一张网,这张网目的是在我国消费升级的基础上,网住“健康、绿色、环保”这三个主题。其中新能源板块是我们的重点,在新能源板块从横向发展来看:从产业链配套、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到整车。从纵深方向发展来看:布局了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氢燃料电堆。
在进入新能源行业之前,我们认真学习并研究了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也吸取其他企业的失败教训,耐心筹备了多年。我们先是投建了湖州百成新型电池产业园,制造具有知识产权的锂电池、电极材料等产品,将核心的电池先落地,同时成立由国内行业顶尖专家组成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旨在突破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发展的技术瓶颈,进一步拉长新能源汽车产业价值链,在电池、电机、电控、整车等关键技术上形成了比较优势,并为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提供汽车项目的产品规划、工艺设计等专业技术服务。
2016年7月,之信集团联合山东沂星等企业共同投资建立肇庆新能源动力产业小镇,该小镇主要从事以新能源电动客车、电动无人机、电动游艇、电动摩托等为核心的整车生产制造,并配套建设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全球研发中心、国际先进的检测中心、工业旅游等项目。
另外,还与国内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合作,目前,我们已拥有底盘、车架、车身、涂装等纯电动客车总装生产线,产品主要覆盖客车及城市公交市场。2015年2月份,我们的首台电动公交车组装成功,并于同年11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一次充电续航里程分别创造 “商用电动巴士最远续航里程”与“商用电动汽车最远续航里程”两项世界纪录,并与东南亚、澳州等外商签署多个电动旅游大巴与电动公交出口的订单。
其次,我们进行市场调查后,在电池方面重点布局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个方向,并且之信集团北京蓝吉公司还通过与全球领先的制氢和氢能相关电力模块开发商、制造商加拿大Hydrogenics公司合作,进一步提升在氢能源相关电力模块的专业度和竞争力。近年来,北京蓝吉公司投入数亿元人民币引进和建设燃料电池电堆和电源模块的生产线,以实现燃料电池生产规模化、本土化。按计划,明年年底,氢燃料电堆生产线将建成投产。目前,蓝吉新能源已成为中国首批掌握氢燃料电堆核心技术及真正具有国产化能力的企业之一。总的来说就是,把握现在,探索未来,宁愿走的慢,也要走的稳,宁愿走的路长一些,也不要走错路,实现行稳致远战略。
“产融结合,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能源报:浙江之信集团布局这么多产业,在商业模式上有什么创新?
章根江:我从事过多个行业的工作,曾经见证一个企业因为某个优质产品而快速成长实现可观利润,也看到过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实现双赢。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什么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等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在这些新商业模式当中,我看到了两个字——“共赢”。单赢或者双赢,我个人认为仅仅是促进某个企业或者某个行业的发展和革新,而共赢才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工作效率,促进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所以我在之信集团的商业模式中也融入了“共赢”理念,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学习,不断试错,不断优化。
例如在进入新能源客车行业之前,之信集团从筹备前期就与政府建立了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政府与民企的合作模式,减少信息不对称,然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且合适的企业进行强强联合。首先通过金融手段为优质的企业注入资本动力,然后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研发出高质量高效益的产品。其次,在产品推向市场过程中,免费为甲方提供产品,我方提供运营支持和商业运作,甲方不用直接支付产品货款,还能够在与我们的合作过程中分成获利。而在消费终端,能够通过我们建立起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完善的合作运营渠道使客户群体能体验到我们产品和服务带来的方便和快捷,提高消费者的体验好感并增强效率。
其实这又回到了我们刚才聊的那个话题,之信集团通过产融结合实现第一步,然后通过提高各方效率,降低各方成本实现第二步,最后“共赢”就水到渠成了。
中国能源报:您从金融行业到布局实体经济产业链,您如何看待国家提出的对社会资本“脱虚入实”和“产融结合”?
章根江:首先,我认为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金融行业离不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也离不开金融资本。之信集团在创建之初就确定了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企业发展方向,和现在国家提出的“产融结合”理念不谋而合。
之信集团既有金融投资,也有新能源、生物医疗、现代农业、意式奢银四大实体业务板块。之信集团通过与政府共建基金、与银行合作等方式,为集团内部的实体业务提供很好的帮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实体板块业务的又好又快发展,反之,我们几个实体业务板块的良好发展又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并帮助我们识别和管理风险、优化财务结构、实现实体产业和金融资产的良性发展,为产业实体的发展增加了砝码。
在我看来,“产融结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产业实体”一只腿细,“金融资本”一只腿粗,甚至出现金融资本掏空产业实体的态势,那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是容易脚下拌蒜的。
其次,对于“脱虚入实”,市场规律提醒我,要敬畏市场,敬畏规则,敬畏产品。为什么现在国家提倡社会资本“脱虚入实”?个人认为是因为目前金融行业的回报水平高于实体经济形成的落差决定资金之水的流向,在市场经济中,资金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产业实体”和“金融资本”就如天平的两端,根本解决之道还是在于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资金的流向,我认为企业并不是要避开“资本”本身,而是要将“实体”培育壮大,避免虚实两者之中的其中一方发展越过边界,造成单一极端发展的不平衡后果。我们一直注重培育实体业务板块的成长,通过多元化发展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紧跟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进军新能源大巴市场、储能电池的研发和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与国内的深圳国民运力公司等以及加拿大Hydrogenics公司强强合作,聘请国内顶尖的行业专家,培育了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梯级利用的“长路”公司,重点提升动力锂电池组的利用效率,锂电池在动力汽车上一般仅发挥80%左右的容量,退下来后我们通过系统技术重新筛选配组还可以再用在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上,最后还可以用于移动式电源、基站备用电源、户用并网/储能智慧能源系统,微电网、储能电站等。我们还打造了专注于动力储能电池研发利用的“遨优”电池,尽己所能贡献力量,助力国家在新能源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所以,在我看来,“脱虚入实”和“产融结合”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理顺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在“产业实体”与“金融资本”之间实现全局性资源配置,通过对资源的高效配置形成产融两者相互依存、各自独立、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获得在客户、业务、资本等多方面的协同效用。
“坚持初心,常怀感恩”
中国能源报:从我们刚才的聊天中,我感到您对于之信集团的发展和规划是有一份企业家精神,您能谈谈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吗?
章根江:我谈这个话题不太合适吧,我只是在做我想做并且喜欢的事情,仍处于学习阶段。但是我可以和你聊聊我心目中认为的“企业家精神”必须要有的几个品质。
首先,坚韧是企业家精神中重要的品质之一,做过企业的人应该都知道,在这条路上会有狂喜和幸福,也有无数的困难和辛酸,而这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能懂。当顺风顺水时,需要坚持自己的初心,朝着更大更强的方向继续前行;当遇到挫折时,更需要坚韧的信念支撑自己,坚强可以让自己抵御外部的攻击,韧性是防止意志陷入泥沼的那根救命稻草。
其次,聪明的商人抓商机,伟大的企业看趋势。懂得判断大趋势的走向,紧跟趋势的潮流,才能做到“风起扬帆时,能者立潮头”。优秀的企业家能够打破“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局限。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有超强的眼光,也正是这份眼光塑造了“企业家精神”。
最后,感恩是“企业家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个人认为,优秀的企业家不仅仅是要创造利润,更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好产品,做好企业,让家人、员工、企业、抑或是国家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了,而要做到这一点,心中必须常怀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