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敷贴的穴位图

您当前的位置:环亚科技网新闻正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8-26 04:59:17  阅读:790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责任编辑NO。蔡彩根

冬病夏治三伏贴我们听得很多,也有不少人贴过,但是很多人搞不懂具体是贴在哪个位置和穴位,有些人甚至认为随便贴在背部就可以的...

冬病夏治"三伏贴"我们听得很多,也有不少人贴过,但是很多人搞不懂具体是贴在哪个位置和穴位,有些人甚至认为随便贴在背部就可以的,其实不然。因为三伏贴是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因此,准确的穴位贴药是十分重要的,贴药不同的位置和穴位,防治的疾病不一样。

 

三伏贴贴的位置和穴位:

1、肺俞穴: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此穴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2、大椎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3、膻中穴: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此穴主治疾病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4、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5、膏盲穴: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气喘,肺痨等。

治疗原理:      

(1)方药作用:中药穴位贴敷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腧穴,透入肌肤,凭借诸穴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      

(2)经络腧穴作用: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达到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3)节气作用:“热在三伏”,在三伏天应用贴敷疗法,机制体现“春夏养阳”,充实人体真元之气,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以其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获得人与自然的统一。 

三伏贴的贴敷原理是于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此事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两阳相合,能够很好地治疗一些反复发作性及过敏性疾病,以达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更佳。

经专家组研究证明,该疗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对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欢迎。

三伏贴敷适应病症: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亦可贴敷。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治疗作用:      

三伏天贴敷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不仅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起到“药穴同疗”的作用。比如三伏贴 配方中所用的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细辛还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机率,也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综合使用有助改善气喘。

适应范围:      

1、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2、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膜炎、网球肘炎;

3、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泄、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4、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虚寒性疾病;

5、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6、小儿反复感冒、厌食、消瘦、遗尿、尿床。

7、由免疫力低下和内分泌失调所致的各种疾病。

编辑推荐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作用

三伏贴敷适应的病症及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伏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