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得去出不来!全球7大骇人“死亡谷”

您当前的位置:环亚科技网新闻正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2-15 12:48:09  阅读:531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

  无论是在亚欧大陆,还是美洲大地,神秘恐怖的死亡山谷无处不在。其中中国昆仑山的地狱死亡谷、黑竹沟的怪雾死亡谷、前苏联的...

  无论是在亚欧大陆,还是美洲大地,神秘恐怖的“死亡山谷”无处不在。其中中国昆仑山的“地狱死亡谷”、黑竹沟的“怪雾死亡谷”、前苏联的“死亡山谷”、美国的“人类死亡谷”、意大利的“动物死谷”、印尼爪哇岛上的“死亡洞”、纳米比亚的“死亡谷”是世界上最为出名的7大死亡之谷。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生命的禁区,死神的居所。只要人类误入其中,多半将是有去无回。

  一、昆仑山的“地狱死亡谷”

  在昆仑山中,有一块沉寂的谷地,山谷里牧草繁茂,野花妖娆。然而,在茂密牧草生长的沼泽地里,却浸泡着无数动物和人的骨骸,加上谷地里随处可见倒塌的石屋和荒丘孤坟,使得这里充满了死亡的气息。牧民们宁愿羊群饿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敢进入牧草肥美的谷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昆仑死亡谷,也叫那棱格勒峡谷那棱格勒峡谷,位于青藏高原昆仑山区,东起青海布伦台,北起布伦台,西至沙山,全长105公里,宽约33公里,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4000米。发源于6000多米高昆仑山上的那棱格勒河,南有昆仑主脊直插云霄,北有祁连雪山阻挡着柴达木盆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相传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宁愿因没有肥草吃使牛羊饿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敢进入昆仑山那个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 这个谷地即是死亡谷,谷里四处布满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猎人的钢枪及荒丘孤坟,向世人渲染着一种阴森吓人的死亡气息。''

  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因贪吃谷中的肥草而误入死亡谷。一位牧民冒险进入谷地寻马。几天过去后,人没有出现,而马群却出现了。后来他的尸体在一座小山上被发现。衣服破碎,光着双脚,怒目圆睁,嘴巴张大,猎枪还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让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没有发现任何的伤痕或被袭击的痕迹。

  这起惨祸发生不久后,在附近工作的地质队也遭到了死亡谷的袭击。那是1983年7月,外面正是酷热难当的时候,死亡谷附近却突然下起了暴风雪。一声雷吼伴随着暴风雪突如其来,炊事员当场晕倒过去。根据炊事员回忆,他当时一听到雷响,顿时感到全身麻木,两眼发黑,接着就丧失了意识。第二天队员们出外工作时,惊诧地发现原来的黄土已变成黑土,如同灰烬,动植物已全部被“击毙”。

  地质队迅速组织起来考察谷地。考察后发现该地区的磁异常极为明显,而且分布范围很广,越深入谷地,磁异常值越高。在电磁效应作用下,云层中的电荷和谷地的磁场作用,导致电荷放电,使这里成为多雷区,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动物作为袭击的对象。

  后来,经新疆地质队考察发现,原来该地区有明显的磁异常,磁异常范围广,越往谷地深处,磁异常值越高。专家们分析认为,谷地的磁异常在电磁效应作用下,与云层中的电荷产生空气放电现象,从而使这里成了多雷区。雷电一旦发生,雷击的对象往往就是谷地中突兀的岸石和进入谷地的动物。

  此外,地质学家还在死亡谷深处的沼泽地下发现了暗河。它是吞噬生命的陷阱,如果人和其他动物踏在上面,立刻会掉入其中,被暗河的极大吸力送入无底深渊。

  上有雷击,下有暗河,这便是昆仑山死亡谷由来的原因,而这种推测也是对连续发生的几个事件的最好解释。

  二、黑竹沟的“怪雾死亡谷”

  除了昆仑山死亡谷外,位于峨眉山西南约100多公里的黑竹沟,也是一条令人谈之色变的“魔鬼之谷”。

  据当地人介绍:1950年,国民党胡宗南残部30余人,仗着武器精良穿越黑竹沟,入沟后却无一人生还。1991年6月24日黄昏,川南林业局设计工程小队的7名队员、17名民工集体失踪于黑竹沟,幸而发现早,寻找及时,这24人历尽艰难最后重返家园。据不完全统计,自1951年以来,人们在黑竹沟遇险的事件有多起,并造成三死三伤,二人失踪。

  是什么原因导致人进沟后失踪呢?很多原因至今还是个谜。但据气象学家分析,这些失踪事件与当地频频出现的“怪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黑竹沟是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山地的过渡地带。这里天气复杂多变,阴雨无常,湿度极大,再加上海拔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因而常出现天空阴沉、迷雾缭绕的景象。雾一旦形成,由于当地地形闭塞,空气流动不畅,因而雾长时间持续不散,进入其间的人畜往往辨不清方向,无法走出山沟,从而极易被饥饿、疫病等夺取生命。

  三、前苏联的“死亡山谷”

  位于前苏联勘察加半岛的克罗诺基自然保护区内的“死亡谷”被当地人称作“生命禁区”,凡是闯进去的人和动物都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都将痛苦不堪地死去。

  据说某一年这里发生了一场火灾,一些动物受了惊吓,慌不择路地进入山谷,结果进入不久就没命了。小动物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满了一地,惨不忍睹。

  一位森林看守人亲眼目睹一只膘壮肉肥的大熊闯入“死亡谷”,妄想饱食动物尸体,结果刚张开血盆大口,还没有来得及品尝“佳肴美味”,自己就莫名其妙地倒下了。

  在“死亡谷”中发生的一系列离奇事件引起了科学家们对这里的重视,他们特意派遣考察队伍进入“死亡谷”探索和研究。在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后,科学家们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整座山谷中都萦绕着大量足以使人窒息的毒气,这些毒气是碳酸气和硫化氢同时发生作用的剧毒挥发性氰化物,是一种剧毒气体。只要人类和动物吸入一点点这种毒气,就会立即丧命。因此,这座山谷也被人们称为是“毒气谷”。

  四、美国的“人类死亡谷”

  除了苏联的“死亡谷”外,在遥远的美国也同样存在一个蜚声世界的“死亡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的碧莲地带,有一个山谷,长年散发着死亡的气息。

  这座山谷内的气候极度炎热、干燥,山谷的两侧耸立着陡峭的悬崖。1848年,一群移民者误打误撞进入了这座山谷。他们在山谷中迷失了方向,最后都丧生在山谷中了,连尸体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1949年,美国一支勘探队冒险进入“死亡谷”,几乎全部死亡。其中有几个人侥幸脱险爬出,可是过后不久也不明不白地死去。后来,又有不少人前去探险,结果也屡屡身亡。

  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个仿佛被死神统治的地方,竟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天上飞的鸟类,地上爬行的动物,还有各种各样数量繁多的昆虫、草本植物在这里随处可见。

  为什么这座“死亡山谷”会威胁人的生命,却不伤害动、植物呢?据科学家调查表明:‘死亡谷’曾经历过多次地质变迁,谷内隐藏着众多的断层和裂谷。由此推测,极有可能是一些人在迷失方向之后,掉进了断层,所以才会离奇失踪。

  此外,人们还探测出,在“死亡谷”中埋藏着丰富的卤素矿、硼砂矿等众多矿产。因而又有学者认为谷中可能藏有某种至今尚未查明的剧毒矿物元素,当人们靠近这种矿物时,就会中毒死亡。

  五、意大利的“动物死谷”

  美国的“死亡谷”只会对人类造成威胁,因此也被世人称为“人类死亡谷”。十分有趣的是,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与瓦维尔诺湖附近的两个死亡谷却与美国的“人类死亡谷”恰恰相反,在这里,人类的性命不会受到威胁,可是飞禽走兽却无法在这里生存。

  据科学家统计,在这两个地方,每年死于非命的各种动物多达三千六百多头。因此,这里也被意大利人称之为“动物的墓场”。至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人们至今仍还无法知道。

  六、印尼爪哇岛上的“死亡洞”

  除以上三座“死亡谷”之外,在印尼的爪哇岛上,也有一个神秘的死亡洞,同样是让人“闻风丧胆”。多年以来,许许多多的人和牲畜都在这里无故丧命,白骨在洞中都已经堆成了“小山丘”,其恐怖程度可想而知。

  鉴于此种情况,印尼政府特意下令,不许任何人借由任何原因靠近“死亡谷”。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前去探险。可惜这些擅自闯入“禁地”的人,最后都变成了白骨堆中的一员。

  根据科学家探测,印尼的“死亡洞”由6个庞大的山洞组成,只要人类或飞禽走兽站在距洞口六七米远的地方,就会被一股无形的力量 “吸”进去,用再大力气也挣脱不掉。那么,死亡洞为何能够生擒人、兽呢?这股莫名其妙的吸力又从何而来?被它吸住的人和动物是慢慢饿死,还是中毒而死?这一连串的谜题,迄今都无人能作出回答。

  七、纳米比亚的“死亡谷”

  它是位于纳米比亚苏索斯维利盐田里的一片令人惊叹的白色粘土洼地的名字。对于这一奇观的形成,已经有科学的解释,但更多的人宁愿相信神话:两个天神在激战,其中一方毁灭了另一方,并诅咒这一地区从此失去生机。获胜的天神用高耸的沙丘把死亡谷的四周围得水泄不通,死亡的远古树木显示了天神诅咒的巨大威力。在近900年的时间里,这里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这片土地是大量已有900年历史的古树的墓地,这里的景象令人过目难忘。偶尔在这里能看到一两只甲虫或者一小片灌木丛,它们依靠晨露产生的薄雾生存,然而除了这些地方,别处均是一片死寂,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这些树并未变成化石,它们只是干枯到了极点。前往死亡谷很困难。从塞斯瑞姆(Sesriem)国家公园大门附近的停车场需要步行6英里(9.66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

  很多人会一大早出发,以便在阳光最强的时段之前赶到死亡谷。附近不远处就是苏索斯维利盐田,它跟死亡谷一样,也是水路被沙丘中断了。这两个景点都很值得一游,不过这是死亡谷,这里的一切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神秘莫测的“死亡之谷”,就像是上帝对世人开的一个恶意玩笑,又像是魔鬼留在人间的恶毒诅咒。好像是故意要在地球这片乐土上留下一点不和谐的音符,来给世人增加点“调味”。不过勇敢智慧的人们从来不会畏惧挑战,越是凶险困境便越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虽然关于“死亡谷”的谜题至今未能全部解开,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探索的脚步继续向前,那么“拨开云雾”之日就不会来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