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QLED与OLED之争: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您当前的位置:环亚科技网新闻正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11 22:02:47  阅读:4060+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范玮琪

  作者:小拓  QLED和OLED虽然只有一个字母之差,但在技术和营销上却有着天壤之别。2017年三星全新推出了QLED TV,让LG的“O...

  作者:小拓

  QLED和OLED虽然只有一个字母之差,但在技术和营销上却有着天壤之别。2017年三星全新推出了QLED TV,让LG的“O”和三星的“Q”这对欢喜冤家再次被推向未来显示技术之争的风口。这两条技术线路究竟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和技术差异?又有怎样的市场评价和未来前景?小编和大家来探讨一下。

  关于三星和LG在电视领域的发展历史,基本也就是随着电视技术的更迭而成长的。CRT-PDP-LCD-OLED每个阶段两家公司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和LG都曾在2012年推出过55吋OLED电视,并在2013年试图商业化,但是没过一年,OLED最大的支持者三星就转移了战略。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包括三星和LG在OLED面板核心防水技术方面的专利之争,但更多还是三星在市场战略灵活的性格所致。

  2014年三星重点投入到了4K液晶电视,2015年发布了SUHD TV,2017年全新打造了QLED TV。为占据量子点技术,三星投资了具备300项量子点技术专利的德国Nanosys公司,还收购了美国量子点企业QD Vision。与此同时三星也没有完全放弃OLED技术,小尺寸领域的AMOLED有着快速的成长。

  而反观LG从2012年起就一直坚守在OLED阵营,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在OLED材料研究方向LG化学积极同住友化学、三菱化学、美国UDC、德国Covin等公司密切合作,共同推进OLED材料行业的进步。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QLED和OLED的较量,其实并不只是三星和LG之间的较量,而是两种技术背后的研究、产品、营销集团之间的较量。

  QLED与OLED天生就不同

  要想真正的了解“Q”与“O”的差异,就必须先从结构上剖析它们。

  “理想版”的QLED技术应该是量子点材料主动发光,应用在显示设备上不需要背光源和彩色滤光片。而现阶段“beta版”的则是在蓝光LED前分布量子点膜,形成纯度更高的背光源,透过液晶分子带来更“纯”的色彩表现。

  “理想版”的OLED技术应该是OLED有机材料主动发光,产生RGB三原色,构成色彩。而现阶段“beta版”的则是采用了W-OLED的技术,OLED只充当了自发光的背光源,不过相比液晶机械式的转动,依然拥有绝对的黑位和高对比度这样的特点。

  这样看来两个技术“理想版”都是自发光的属性,QLED是无机材料自发光,OLED是有机材料自发光,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显示技术。但为何市面上都是“beta版”呢?

  其实OLED做成“理想版”的技术都有了,2014年CES上索尼推出的OLED电视就是“理想版”,还有很多广播级的显示设备,包括三星的AMOLED都是“理想版”。但市场是一个讲究效率和成本的地方,W-OLED相比于RGB OLED有着更好的成本优势和使用寿命,更适合市场的推广。

  QLED的“理想版”稍微发展慢一点,但是毕竟是OLED的“晚辈”,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市场也会给予更多的耐心。

  说完了结构,那就来说说实际效果(以市面上的beta版做对比)。

  亮度:Q胜。QLED采用的LED背光,通过采用高亮度LED模块、改善背光结构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亮度。像索尼的动态背光大师版峰值亮度就可以达到4000nit,三星的QLED也能达到2000nit,并且能保证15s左右不衰减。而OLED有机发光的特点,高亮度势必会照成有机发光体的衰减,造成不可恢复的物理损伤。

  黑位水平:O胜。这一点毋庸置疑,OLED可以完全关闭背光。QLED也有局域控光技术,但是并不能将每个像素都控制好(索尼Z9D除外)。

  刷新率&响应时间:O胜。QLED的液晶分子在接受电信号之后还有一个机械的转动过程,而OLED就像灯泡一样,瞬间就完成了开关闭合的动作。

  HDR:Q胜。QLED拥有更高的亮度,所以在相同的色深和灰度情况下,QLED会有更好的动态范围表现。

  色域:Q胜。大家都是beta版,都是背光+彩色滤光膜的模式,不过量子点的光谱具有天然优势。

  可视角度:O胜。OLED甚至可以接近180°。

  均匀性:O胜。OLED单独控制每个像素点发光的特点,足以打败局域控光的QLED带来的画面均匀性。

  灰度:Q胜。暗部细节和色彩过渡问题不管是W-OLED还是RGB OLED都应该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一个难题。因为OLED采用的是PWM或者DC调光方式。当面板的色数达到10bit,也就是1024级的时候,要想像液晶分子那样精细的控制转向,是相当难的事情。

  功耗:Q胜。OLED省电,是在表现黑色场景的时候,但是正常的使用情况下,同尺寸的OLED会比QLED功率大一些。

  看了这么多项的对比,beta版的QLED与OLED可以说难分伯仲。难怪两大阵营目前都是势均力敌的状态。

  Q与O谁才是赢家?

  终于要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了。但是这个答案也许要让大家失望了。为什么一定要分出个胜负呢?大家所关心的柔性屏幕技术,QLED和OLED+印刷技术,都可以做成超薄的柔性屏幕。共存不可以吗?不仅仅是beta版是和平共处的状态,将来都升级成了理想版,同样还会是和平共处状态。

  在显示技术上,大家有不同的实现方法,但是没有谁是万能的,始终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就像商业中的线上线下、影视中的3D和VR、医学中的中药和西医,都是共存的关系。

  但是,也是一定能分出胜负的,因为等离子就被液晶干死了。这其中的原由是什么呢?成本优势决定存亡,谁能最快速度的提高技术、效率,并降低成本,谁就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