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数字经济的崛起下,各行各业上云已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业务创新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政府职能部门的云化之路也是如此,我们今天来到成都,看成都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是如何将“云”与传统业务相衔接的。
首先我们来到成都市路桥监管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这块集合着多种功能的超级大屏。每一个路桥的相关信息,例如铺装类型、结构及形式及厚度等信息,通过3D模型输入到云端电脑,监管中心的同事可以随时调取相关信息,以便在一些特殊情况做第一时间的指挥。
据了解,成都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所应用的云服务是由中国电信天翼云所提供。中国国内云市场的领先企业,目前是私有云、政务云、混合云第一,国内公有云laaS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全球云行业排名第七,是唯一一家进入全球IaaS市场前十的运营商,实力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天翼云已经在全国完成了“2+31+X”一省一池的资源布局,形成了云网融合、安全可信、专享定制三大核心优势,拥有技术领先的云服务能力。
我们在本次的活动中,也采访到了成都市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信息管理科范兴华科长、成都电信行业客户经理王浩健。看看他们是怎么从行政处理、业务布局的角度来理解云服务的。
Q1:中国电信天翼云主要为道路桥梁监管中心提供了哪些技术的支持?这些技术在整套系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范兴华: 5G+云+AI的项目主要是通过5G网络的高带宽来传输4K视频,从而将视频传输到后台的天翼云GPU服务器,对它进行AI的分析。在这里面首先一个是中国电信5G 200兆以上大带宽的通道保障了4K高清视频的传输,从而避免了视频上传时出现卡顿、拖影、丢帧的情况,确保在后期做多元化的分析的时候有准确分析的素材。天翼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GPU算力,通过海量GPU算力的支持,能让我们建立的病害识别模型快速的进行识别,以及对模型进行再次深度的训练来优化模型。而5G+云+AI,AI大概有两个参数:
一、算法。算法是电信合作伙伴集成的。
二、算力。算力很重要,是天翼云提供相应的算力。党政机关上云一般会采用政务云模式,但政务云选用CPU的情况较多,选用GPU的情况较少。CPU提供的计算能力对GPU来说较小,所以说需要有天翼云来提供GPU海量互联运算能力对算力进行加强。还有是算据,算据是业主单位提供海量的算据,对整个AI进行学习提供相应的依据。
Q2: 今年道桥坍塌的事故挺多,这个项目主要作用于预防还是偏重于把它发现出来?
范兴华:在已经发生了的日常病害的维护方面,我们是提高病害处置的效率。你说的预防性,在这个项目上能为我们积累相应的数据资源,有了这些数据资源过后,通过我们建立其他的分析模型,利用AI的方法对数据做多元化的分析,以后能对病害发展的趋势或哪些区域容易发生病害起到预测、预判的作用。
Q3:这套管理系统有哪些及时处理问题的案例吗?
范兴华: 比如今年9月13日那天,全城普降暴雨,造成很多地方路面、桥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积水。我们通过这次和中国电信的合作,在成都市清水河宣水桥那安置了一个能够直接进行积水智能识别的点位,这些点位能够自动的帮我们发现哪个地方有比较大的积水面,也帮我们智能测算了积水大的面积情况。
以往我们应该派相应的人员到现场,通过巡查发现哪个地方积水比较大和多,再展开相应的积水处置。但现在有了这个摄像头它能帮我自动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而且判断积水面积的情况,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把原来人工做的变成了计算机去做,进行实时的提醒,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还有一个是通过5G+无人机,之前无人机的应用在国内也比较多,但市场上还没有具备5G传输模块的无人机,这次通过5G和中国电信帮我们提供的CPE的设备,让无人机能借助5G网络实时回传高清视频,直接传回到监控大厅的屏幕上,这个能力通过前期的研发,已经实现了。
通过上述的几个问答,我们大家可以看出,成都的路桥系统,在云上的布局还是非常接地气的。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转型,而是真正从日常的管理中提出痛点,针对痛点进行上云规划和应用建设,从相关案例分析中来看,在5G到来的今天,云计算、存储将会成为未来更多行业的选择,而云端处理也不局限于特定的行业,无论是企业、个人,还是未来的IOT技术,云端互联,将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