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你们这些假共享

您当前的位置:环亚科技网新闻正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14 15:38:25  阅读:4974+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房祖名

创业领域的中文用法比以往更加奇妙,任何一个常见物品被冠上“共享”前缀,就可以假装成为互联网时代流行的经济模式的一部分。合...

创业领域的中文用法比以往更加奇妙,任何一个常见物品被冠上“共享”前缀,就可以假装成为互联网时代流行的经济模式的一部分。

合肥三孝口书店以“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身份亮相,声称实现了“由买书到借书”“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前提是消费者下载书店App、注册并交99元押金,然后扫码、借书。有人想起了类似场景——这和去图书馆办读者证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一家模仿图书馆的书店可以标榜为“全球首家共享书店”,提供“共享图书”,那么中国无数的网吧,什么时候冒出全球第一家共享电脑城?餐馆、美发店、洗浴中心什么时候又会改名为共享饭菜、共享理发、共享澡堂呢?


电影《天台》里的澡堂。

假共享,浪费资源,制造垃圾

还真有“掩耳盗铃”天真一试的。

共享冰箱正在福州大面积布点,用户需要先下载App,在手机界面下单付款,随后就可以从布置在公共场合的共享冰箱中拿到饮料、水果等食物。不用看图片,你可能已经想起有个东西叫“自动售卖机”,何况它们在外形上确实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投放这批共享冰箱的人可不这么想,福建鲜喵网络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林俊源一本正经地给媒体答疑解惑:自动售卖机产品单一,大多只有饮料,共享冰箱食物品种多,且可以做到私人定制,以后可能提供午晚餐便当。

如果这位林先生去过日本,可能没底气说这个话。在日本,自动售卖机里能卖的东西何止这些,你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面条与面包,还能一键自助购买杂志和玩具。


日本的便利店能够满足你大部分的日常生活所需。图/视觉中国

共享图书、共享冰箱这类中国式假共享是典型的新瓶装旧酒,将传统租售改名为B2C式的共享。按照这个逻辑,市面上的一切产品和服务,没有什么不是共享经济。

START共享有车生活平台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丙军对共享的理解,代表很多人的愿景。他说共享确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都有了新模式、新体验,真正的共享主义社会,应该是人们的需求都能通过共享得到满足,生活更美好、更有品质,充满爱与信任。

然而事实是,快速挤入中国人生活的各种共享产品,除了一部分名不副实,还有很多在实际上并无必要或者使用不便,造成用户精力与社会资源的浪费。


2017年6月7日,杭州德胜高架下的停车场,数千辆共享单车整齐停放。林安/视觉中国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统计,2016年,近20家共享单车企业共投放了约200万辆单车,预计2017年的投放总量接近2000万辆。这种过量排放,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城市垃圾,制造交通梗阻,妨碍人们出行。这些车辆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吨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结构钢的重量。

在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颜色品牌的共享单车纷纷上街抢占用户,与此同时,共享单车的损坏率居高不下。2016年下半年,摩拜单车广州负责人给出的数据显示,摩拜的人为损毁率高达10%,而据企鹅智酷的报告,ofo用户上报车辆故障的比例高达39.3%。


2017年5月9日,天津,记者探访一共享单车维修点。图/视觉中国

假共享,无法持续的模式

同样是出行领域的共享产品,共享汽车面临更尴尬的局面。《南方周末》的报道将之概括为一场“车找不着人,人也找不着车”的虚火。

START共享有车生活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用户的使用场景主要是郊区自驾游、异地自驾游及春节自驾返乡、体验试驾等,换言之,尽管近年冒出各种共享汽车创业项目,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使用共享汽车代步依然停留在想象阶段。共享汽车企业则面临营收困境,绿狗租车总经理林栋梁表示,提供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的共享汽车前后期投入都非常大,且形成规模需要较长周期,目前行业内同类型项目尚无一盈利。

也有取用方便、轻资产的共享产品似乎毫不在乎眼前是否盈利。今年6月,OTO在上海投放了100把免押金、免收费、无密码的共享雨伞,几乎全部遗失。类似的新闻在多个城市上演,数月前,东莞、杭州分别投放共享雨伞数万把,也是在短时间内“全军覆没”。


2017年6月21日,杭州,武林广场出现一批共享雨伞,市民可以通过扫码获得密码开锁,每半小时5角。图/视觉中国

即便形势如此严峻,各类共享雨伞公司及创业项目还是相继出现。有评论认为,押金带来的巨大资金沉淀,以及预期的广告空间,让共享产品企业不担心物品的损毁、归还等问题,相比长期沉淀的押金与项目本身趁热获得的融资,他们完全不用太在乎共享产品本身的收入。6月,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在OTO、JJ伞、共享e伞、春笋雨伞、魔力伞等厂商中,至少有4家获得了融资,融资金额为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

比共享雨伞更接地气也更吸引资本的是共享充电宝。“40天时间,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额约为12亿元,相当于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一组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数据被广泛传播。


2017年5月,共享充电宝成为共享单车之后又一个疯狂的风口。图/视觉中国

借“共享”的光吸引资本,或许正是各种中国式共享产品出现的重要原因。梅花天使创投合伙人吴世春曾坦言,想进入共享市场的财务和战略投资人非常多,目的各不同,有为自己的产品提供协同效应的,有希望获得高频用户入口的,有为财务创新提供工具和场景的,有为基金刷品牌存在感的,“估计大家唯一都不提的是如何赚钱”。

如果一种服务模式类似于租赁,让一群人共享物品的使用权,但这种服务模式既不看重租金,也不看重服务的实际品质与消费者的体验,而是将重心放在讲一个时髦的经济概念,把故事说圆,以获得更高的度,从而带来更大金额的融资,这种模式必然经不起推敲。


2017年7月18日,合肥市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变身“共享书店”,用户只需缴押金就可免费把书带回家阅读。图/视觉中国

假共享,不是个人的,是属于公司的

回到共享经济的源头,共享交通与住宅资源的Uber和 Airbnb,其典型特征是让人们通过出租自己的汽车、公寓或时间,获得更多收入。

“但中国几乎所有租赁商品所赚取的收入都集中到了资本所有者手中。”英国《金融时报》如此评价。《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KK)也就中国的共享经济发表了看法,他说共享经济就是“使用权大于所有权”,比如Facebook不产内容、阿里巴巴没有库存,但这些全都是共享经济,关键就在于把产品变成服务。KK认为实体的东西很难分享,但服务的分享可以轻而易举做到。

从单车、汽车到雨伞、礼服、充电宝,无所不包的实物式中国共享经济,显然超越了KK的预言范畴。尽管KK也说过共享经济在不同市场环境有差异,但有必要承认的是,以共享单车为分水岭,目前国内声势浩荡的共享经济之所以纷纷从C2C共享转向B2C共享,即互联网名义下的实物租赁,本质原因是可供盘活的个人资源达到了上限。


出租衣服变成了“共享衣橱”。图/视觉中国

这种情况下,大批量、规模化地进行产品生产,与出于资源调配的真正的共享经济是否相差太远?创业孵化机构3W咖啡业务经理Erik Zhang一语中的:“在别的国家,共享经济更像是个人的,但在中国,它更像是公司的。”

以共享单车领域为参照,各家最终比拼的还是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初期热度过后,大额融资都在涌向头部公司,行业洗牌期将出现。风口过后,各种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伪共享经济项目必将摔死。如果说市场的规模问题可以借助于资本投入,那么消费者最关心的产品安全、使用便利程度、质量与价格,谁来保证?

中国式假共享,企业得到了资本,但失去了责任;中国式假共享,产品得到了效益,但失去了情感;中国式假共享,用户得到了产品与方便,但失去了自由与个性……

北京中关村创业空间出现了“共享睡眠”太空舱。图/视觉中国

来源 / 新周刊 文 / 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