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丹
[ 2019年,Youtube上每分钟上传的视频超过500个小时,每天是72万小时,超过80年。 ]
每天,你有多少时间在刷手机看电脑?每天,你会在网站上传播或是浏览多少图片?
在北京红砖美术馆5月28日开幕的“图像超市”展览现场,你会得到一个具象的答案——令人窒息的图像铺天盖地充斥视线。从脚底到头顶,直至天花板,密密麻麻的图片堆叠出一个无法喘息的空间,站近了,仔细看,里面有艺术家的家庭照片、广告横幅,以及他看过的各种屏幕截图、访问过的网站信息等。
这是美国艺术家伊万·罗斯的作品。从二女儿出生以来,三年时间里,艺术家浏览过的所有图像,一次性累积为这件名叫《自你出生》的庞大作品。
这些海量图像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所见,也是互联网时代每个普通人日常能见到的图片数量。
“社交网络每小时传播的图片超过1亿张,每天超过30亿张。”该展主策展人、布朗大学比较文学和人文科学教授彼得·桑迪说,数字图片正以连续且超高速率的方式传播,“2019年,Youtube上每分钟上传的视频超过500个小时,每天是72万小时,超过80年。相当于每天我们产生的图像,超过了一个人一辈子的时间。”
桑迪认为,世界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图像流动”的时代,一个图像生产过剩的时代。尤其在疫情蔓延的这一年,图像的大肆泛滥更是呈几何级增长。
千万“点赞”背后的双手
红砖美术馆入口处的下沉广场,一辆闪亮的镀金购物车在转台上不停旋转。上方一块与互联网相连的巨型显示屏上,计算机ASCII码组成一只手,实时对应世界各地股票市场指数变化。
购物车是消费社会最显著的标志,瑞士艺术家西尔维·弗勒里用颇具讽刺的手法,让普通的购物车享受了艺术品般的尊贵待遇。
与此相呼应的,是德国摄影师安德烈斯·古斯基的巨幅摄影作品《万德城》。作为欧洲头号电子产品零售商,万德城在镜头里呈现出一种工厂式的标准化,五彩斑斓的熨斗、咖啡机、吸尘器摆放得整整齐齐,堆积出丰富而眩晕的视觉感受。
展览中,包括“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和正处于风口浪尖的NFT艺术家凯文·艾博施在内,39位/组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通过摄影、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不同媒介,展示出一个包罗万象的图像世界。
“图像超市”所要呈现的,既是当下最热点的话题,也是我们身处的真实世界。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巨头、消费主义盛行、图片泛滥、个人信息保护、“微工作”和数字劳工、加密货币,这些热门话题以“库存、原材料、劳作、价值百科、交换”五个角度,重新审视图像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这次展览呈现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画面,尤其是马丁·勒·舍瓦利耶创作的名为《点击工人》的视频,令人震惊。”桑迪说,这段视频解释了人们最熟悉的“点赞”“订阅”背后,发生了什么。
在《点击工人》中,来自波兰、孟加拉国等国家的妇女受雇于Liker、Taguer等公司,日以继夜地删除、查禁不需要的图片,获取低廉报酬。她们每天面对电脑屏幕,看到色情或违禁图片就迅速打标签,或者听从掌控者的指令,为某一条社交网络上的信息点出成千上万的“赞”。人们熟悉的千万点赞背后,很可能就出自一双双这样的手。
在玛丽–若泽·孟赞的著作《图像会杀人吗?》中,作者将图像与毒品相比较,描述了图像的依赖机制,“消费者被消耗殆尽,成为图像的奴隶”。
“毫无疑问,图像经济会引起一定的‘奴化’。”桑迪认为,当我们讨论当代人的网络依赖症时,更应该关注这些日复一日参与影响信息传播工作的工人。
泛滥的图像,艺术家的反思
为什么叫“图像超市”?桑迪解释,这个主题来源于他2017年的著作《可见物超市:图像的普遍经济》。
身为哲学家,桑迪面对空前泛滥的图像,一直在思考这些图像背后,其存储、流通速度、构成材料和价值百科波动是怎样的,图像如何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在这种思考下,图像经济概念被明确提出。
他将海量的图像比喻为人们最熟悉的超市,图像的传输、存储、管理、价值百科,以及一系列因图像而发生的工作、产生的交流等,都可以通过“图像超市”来呈现。
人们一边传播图像,同时也透露了身份信息。他认为,正因如此,图像经济问题成了政治问题。比如Facebook泄露用户的信息给数据公司,妨碍美国大选进程的事件,就是图像传播对政治决策的影响。
尽管展览具备严谨的学术性,甚至很难懂,但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自己正置身图像的洪流中,也能体会每一位艺术家对时代的反思。
展览中,美国摄影师特雷弗·帕格伦在北太平洋海底拍摄的《被美国国安局监听的海底线缆》告诉人们,互联网线路依然沿用着1902年就投入使用的皇家通信线路。世界上大约有380条海底电缆,跨度超过120万公里,但人们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这些传输计算机数据的海底电缆,支撑着每一幅图像的传输,同时也涉及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如果我们认为图像经济的关键是图像的传播速率,那么艺术就能让其放慢脚步,或者让人意识到这种速率,而意识到正是抵抗的第一步。”桑迪说,他无意对此进行指责,而是希望人们看到图像背后被遗忘的活动和故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相信,对于每天沉浸在海量图像里的个人而言,将会在这场展览后,“重新思考我们与图像的关系”。
原标题:全球每天传播30亿张图片带动经济也暗藏危机